秒搜百科

兰州名胜之三台阁

2024-12-06 08:41:23    100 次阅读

兰州地形是两山夹一河,分别是南面的皋兰山、北面的白塔山与黄河。三台阁矗立在皋兰山巅,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是兰州有名的观景胜地。

三台阁原名魁星阁,因人们在兰州城中南望皋兰山顶,可以看见三座墩台,故名三台阁。三台之名始见于《史记·集解》:“魁下六星两两相比曰三台”。把这个天象理念应用于建筑格局上,就是筑三个墩台,在中间的墩台上立重阁,始称三台阁。现在人们看到的三台阁,是三层土台之上建立一阁的建筑样式。据清代陆芝田《三台阁碑记》记载,皋兰山三台阁始建于元代仁宗年间,初名魁星阁。


兰州市皋兰山巅三台阁

据史书记载,最早的魁星阁出现在唐朝长安城内,当时被称为“挂星门”,是皇帝为了观赏天象而建造的。魁星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多层阁楼式建筑,也是皇宫、寺庙、园林等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。魁星阁的主体建筑通常是以高台为基础,台阶抬高,楼层递进,下层多为方形或者圆形,而上层多采用八角形或者十二角形,最高的一层常常是小型的亭子。

魁星又称奎星,是二十八宿之一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魁星主宰天下文运,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吉星。魁星又是七宿之首,是第一、首位之意。魁星阁内多塑有鬼面神像,一般是黑脸红发,右手执朱笔如点取状,左手托金斗如“魁”字中的斗状,左脚向后翘起,形如“魁”字的大弯钩,寓意魁星赐斗或魁星点斗,象征功成名就、吉祥如意,深受古代士子和考生的崇拜。

兰州历史上人文荟萃,亦是士子考取功名之地。皋兰山海拔2129米,是兰州最高处。魁星阁建于其上,举手触天可摘星辰,不仅便于人们观察星象,更象征兰州文运昌盛。

三台阁建成后,饱经风雨沧桑,几经战火损毁,又得多次重建,历经五毁六建。元仁宗时期建成皋兰山三台阁,元朝末年,天下大乱,三台阁因年久失修而废弃。明朝初年,第一次重建。到清朝时期,明代重建之三台阁已经倾塌,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,陕甘总督勒尔谨,依据旧址、重新修葺,建成了新的三台阁,这是第二次重建。

清乾隆年间,青海偱化封建统治者和撒拉族土司、掌教等残酷压榨广大人民,因生活所迫,撒拉族人民大批外逃,田园荒芜,民不聊生,民族矛盾、阶级矛盾普遍激化,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内部出现了新教与老教的斗争。由于清朝统治者采取“帮扶旧教”、“尽洗新教”、“赦一剿一”的挑拨分化政策,支持土司等旧势力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新教首领苏四十三率领教众起义,起义军攻下河州,在当地回民和东乡族群众的支持下,起义军顺利地渡过洮河,继续向东推进,起义军攻入兰州,放火烧毁了三台阁。

清道光五年(1825年),陕甘总督杨遇春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,第三次重建三台阁。清穆宗同治四年(1865年),三台阁在陕甘回民起义中,再次被兵火焚毁。1914年,张广建为陕甘筹边使,后为甘肃督军,重修了三台阁,这是第四次重建三台阁。1920年甘肃宁夏交界处固原、隆德一带发生8.5级大地震,刚建成不久的三台阁第三层被毁。次年,全楼被毁。到1983年,三台阁仅剩中台残垒。兰州市经过一年的努力,到1984年,在中台残垒上外裹青砖再建重楼,三台阁雄姿复现,这是第五次重建。2020年,兰州市对三台阁进行了整体修缮,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台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