秒搜百科

高姓名人有哪些(高氏名人简传)

2024-09-12 08:25:15    100 次阅读

高 相

高相,沛人也。治《易》与费公同时,其学亦亡章句,专说阴阳灾异,自言出于丁将军。传至相,相授子康及兰陵贯将永。康以明《易》为郎,永至豫章都尉。及王莽居摄,东郡太守翟谊谋举兵诛莽,事未发,康候知东郡有兵,私语门人,门人上书言之。后数月,翟谊兵起,莽召问,对“受师高康”。莽恶之,以为惑众,斩康。由是《易》有高氏学。高、费皆未尝立于学官。

(摘自《汉书卷八十八,儒林传第五十八》)

高 康

康以明易为郎,永至豫章都尉。及王莽居摄,东郡太守翟谊谋举兵诛莽,事未发,康候知东郡有兵,私语门人,门人上书言之。后数月,翟谊兵起,莽召问,对受师高康。莽恶之,以为惑众,斩康。由是《易》有高氏学。高,费皆未尝立于学官。

(摘自《汉书卷八十八,儒林传第五十八》)

高堂生

汉兴,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。(汉书卷三十 艺文笫十)

高 诩

高诩字季回,平原般人也。曾祖父嘉,以鲁诗授元帝,仕至上谷太守。父容,少传嘉学,哀平间为光禄大夫。

诩以父任为郎中,世传鲁诗。以信行清操知名。王莽篡位,父子称盲,逃,不仕莽世。光武即位,大司空宋弘荐诩,征为郎,除符离长。去官,后征为博士。建武十一年,拜大司农。在朝以方正称。十三年,卒官,赐钱及冢田。

(摘自《后汉书卷一百九下,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》)

高 彪

高彪字义方,吴郡无锡人也。家本单寒,至彪为诸生,游太学。有雅才而讷于言。尝从马融欲访大义,融疾,不获见,乃复刺遗融书曰“承服风问,从来有年,故不待介者而谒大君子之门,冀一见龙光,以叙腹心之愿。不图遭疾,幽闭莫启。昔周公旦父文兄武,九命作伯,以尹华夏,犹挥沐吐餐,垂接白屋,故周道以隆,天下归德。公今养疴傲士,故其宜也”融省书惭,追谢还之,彪逝而不顾。

后郡举孝廉,试经第一。除郎中,校书东观。数奏赋、颂、奇文,因事讽谏,灵帝异之。

时,京兆第五永为督军御史,使督幽州。百官大会,祖饯于长乐观。议郎葵邑等皆赋诗,彪乃独作箴曰“文武将坠,乃俾俊臣。整我皇纲,董此不虔。古之君子,即戎忘身。明其果毅,尚其桓桓。吕尚七十,气冠三军,诗人作歌,如鹰如鹯。天有太一,五将三门。地有九变,丘陵山川。人有计策,六奇五间。总兹三事,谋则咨询。无曰己能,务在求贤,淮阴之勇,广野是尊。周公大圣,石碏纯臣,以威克爱,以义灭亲。勿谓时险,不正其身。勿谓无人,莫识己真。忘富遗贵,福禄乃存。枉道依合,复无所观。先公高节,越可永遵。佩藏斯戒,以厉终身”邕等甚美其文,以为莫尚也。

后迁外黄令,帝敕同僚临送,祖于上东门,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。彪到官,有德政,上书荐县人申徒蟠等。病卒于官,文章多亡。子岱,亦知名。

(《后汉书卷一百十下,文苑列传第七十下》)

高 获

高获字敬公,汝南新息人也,为人尼首方面。少游学京师,与光武有旧。师事司徒欧阳歙。下狱当斩。获冠铁冠,带铁锧诣阙请歙。帝虽不赦,而引见之。谓曰;“敬公,朕欲用子为吏。宜改常性。”获对曰;“臣受性于父母,不可改之于陛下。”出便辞去。

三公争辟,不应。后太守鲍昱请获,既至门,令主簿就迎,主簿但使骑吏迎之,获闻之,即去。昱遣追请获,获顾曰“府君但为主簿所欺,不足与谈”遂不留。时郡境大旱。获素善天文,晓遁甲,能役使鬼神。昱自往问何以致雨,获曰“急罢三部督邮,明府当自北出,到三十里亭,雨可致也”昱从之,果得大雨。每行县,辄轼其闾。获遂远遁江南,卒于石城。石城人思之,共为立祠。

(后汉书卷一百十二上,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)

高 凤

高凤字文通,南阳叶人也。少为书生,家以农亩为业,而专精诵读,昼夜不息。妻尝之田,曝麦于庭,令凤护鸡。时天暴雨,而凤持竿诵经,不觉潦水流麦。妻还怪问,凤方悟之。其后遂为名儒,乃教授于西唐山中。

邻里有争财者,持兵而斗,凤往解之,不已,乃脱巾叩头,固请曰“仁义逊让,奈何弃之”于是争者怀感,投兵谢罪。

凤年老,执志不倦,名声著闻。太守连召请,恐不得免,自言本巫家,不应为吏,又诈与寡嫂讼田,遂不仕。建初中,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,到公车,托病逃归。推其财产,悉与孤兄子。隐身渔钓,终于家。

论曰:先大夫宣侯,尝以讲道馀隙,寓乎逸士之篇。至《高文通传》,辍而有感,以为隐者也,因著其行事而论之曰“古者隐逸,其风尚矣。颍阳洗耳,耻闻禅让。孤竹长饑,羞食周粟。或高栖以违行,或疾物以矫情,虽轨迹异区,其去就一也。若伊人者,志陵青云之上,身晦泥污之下,心名且犹不显,况怨累之为哉。与夫委体渊沙,鸣弦揆日者,不其远乎”

(《摘自后汉书卷一百十三逸民列传七十三》)

高 恢

初,鸿友人京兆高恢,少好老子,隐于华阴山中。及鸿东游思恢,作诗曰:“鸟嘤嘤兮友之期,念高子兮仆怀思,想念恢兮爰集兹。”二人遂不复相见。恢亦高抗,终身不仕。 (摘自后汉书卷一百十三逸民列传七十三)

高 览

初,绍闻曹操击琼,谓长子潭曰;“就操破琼,吾拨其营,彼固无所归矣。”乃使高览,张郃等攻操营,不下。

(摘自《后汉书卷七十四上,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》)

高 翔

曹操遂还救谭,十月至黎阳。尚闻操渡河,乃释平原还邺。尚将吕旷,高畔归曹氏,谭复阴刻将軍印,以假旷,翔。

(《后汉书卷七十四下,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》)

高 幹

高幹以并州降,复为剌史。

(摘自《后汉书卷七十四下,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》)

高 柔

高柔字文惠,陳留圉人也。父靖,為蜀郡都尉。〔一〕柔留鄉里,謂邑中曰:「今者英雄並起,陳留四戰之地也。曹將軍雖據兗州,本有四方之圖,未得安坐守也。而張府君先得志於陳留,吾恐變乘閒作也,欲與諸君避之。」眾人皆以張邈與太祖善,柔又年少,不然其言。柔從兄幹,袁紹甥也,〔二〕在河北呼柔,柔舉宗從之。會靖卒於西州,時道路艱澀,兵寇縱橫,而柔冒艱險詣蜀迎喪,辛苦荼毒,無所不嘗,三年乃還。(以下略)
   (摘自《三國志卷二十四》》)

高堂隆

高堂隆字升平,泰山平阳人,鲁高堂生后也。少为诸生,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。郡督军与悌争论,名悌而呵之。隆按剑叱督军曰:“昔鲁定见侮,仲尼历阶;赵弹秦筝,相如进缶。临臣名君,义之所讨也。”督军失色,悌惊起止之。后去吏,避地济南。(以下略)

(摘自《三国志卷二十四》)

高 幹

绍不听,曰;“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。”又以中子熙为幽州,甥高幹为并州。

(摘自《三国志卷六》)

高 览

大祖还,未至营,绍将高览,张郃等率众降。

(摘自《三国志卷六》)

高 翔

太和二年,蜀相诸葛亮出祁山,遣将軍马谡至街亭,高翔屯列柳城。

(摘自《三国志卷二十六》)

高 顺

布遣高顺攻之,曹公遣夏侯惇往,不能救,为顺所败,复虏先主妻子送布。

(三国志卷三十二 蜀书 先主传第二)

高 定

先主薨,高定恣睢于越嶲, 雍闿跋扈于建宁,朱褒反叛于牂牁。

(三国志卷四十三 蜀书 李恢传)

高 光

高光,字宣茂,陈留圉城人,魏太尉柔之子也。光少习家业,明练刑理。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,出为幽州刺史、颍州太守。是时武帝置黄沙狱,以典诏囚。以光历世明法,用为黄沙御史,秩与中丞同,迁廷尉。元康中,拜尚书,典三公曹。时赵王伦篡逆,光于其际,守道全贞。及伦赐死,齐王冏辅政,复以光为廷尉,迁尚书,加奉车都尉。后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,封延陵县公,邑千八百户。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,故频典理官。惠帝为张方所逼,幸长安,朝臣奔散,莫有从者,光独侍帝而西。迁尚书左仆射,加散骑常侍。

(摘自《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》)

高 诞

光兄诞为上官巳等所用,历徐、雍二州刺史。诞性任放无伦次,而决烈过人,与光异操。常谓光小节,恒轻侮之,光事诞愈谨。帝既还洛阳,时太弟新立,重选傅训,以光为少傅,加光禄大夫,常侍如故。及怀帝即位,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,与傅祗并见推崇。寻为尚书令,本官如故。以疾卒,赠司空、侍中。属京洛倾覆,竟未加谥。

(摘自《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十一》)

高 韬

子(光子)韬字子远,放佚无检。光为廷尉时,韬受货赇,有司奏案之,而光不知。时人虽非光不能防闲其子,以其用心有素,不以为累。初,光诣长安留台,以韬兼右卫将军。韬与殿省小人交通,及光卒,仍于丧中往来不绝。时东海王越辅政,不朝观。韬知人心有望,密与太傅参军姜赜、京兆杜概等谋讨越,事泄伏诛。

(摘自《晋书卷四十一》)

高 崧

高崧,字茂琰,广陵人也。父悝,少孤,事母以孝闻。年十三,值岁饥,悝菜蔬不餍,每致甘肥于母。抚幼弟以友爱称。寓居江州,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。及轶败,悝藏匿轶子经年,会赦乃出。元帝嘉而宥之,以为参军,遂历显位,至丹阳尹、光禄大夫,封建昌伯。(以下略)

(摘自《晋书卷七十一列传四十一》)

高 瞻

高瞻,字子前,渤海蓚人也。少而英爽有俊才,身长八尺二寸。光熙中,调补尚书郎。属永嘉之乱,还乡里,乃与父老议曰:“今皇纲不振,兵革云扰,此郡沃壤,凭固河海,若兵荒岁俭,必为寇庭,非谓图安之所。王彭祖先在幽、蓟,据燕、代之资,兵强国富,可以托也。诸君以为何如?”众咸善之。乃与叔父隐率数千家北徙幽州。既而以王浚政令无恆,乃依崔毖,随毖如辽东。(以下略)

高 云

慕容云,字子雨,宝之养子也。祖父和,高句骊之支庶,自云高阳氏之苗裔, 故以高为氏焉。云沈深有局量,厚重希言,时人咸以为愚,唯冯跋奇其志度而友 之。宝之为太子,云以武艺给事侍东宫,拜侍御郎,袭败慕容会军。宝子之,赐 姓慕容氏,封夕阳公。(以下略)

(摘自《晋书卷一百二十四载记二十四》)

高 和

熙狩于北原,石城令高和杀司隶校尉张显,闭门距熙。熙率骑驰返,和众皆投杖,熙入诛之。于是引见州郡及单于八部耆旧于东宫,问以疾苦。

(摘自《晋书卷124载记第二十四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