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子岛鳎麻鱼是山东无棣县的特产,同时也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据老渔民介绍,无棣县汪子岛鳎麻鱼名声由来已久,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,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。“伏吃鳎麻冬吃鲤”“开河鲤鱼冻河梭,伏天吃鳎麻”“宁扔大闺女腿,不扔鳎麻嘴”等渔谚也是从那时流传至今,当地人人皆知。

汪子岛鳎麻鱼学名半滑舌鳎,无棣县渔民俗称鳎麻、鳎米,鱼体呈长舌状,背腹扁平,眼位于左侧;鳞片和头眼较小;背面褐色,背鳍处略呈暗红色,腹面白色;背鳍及臀鳍与尾鳍相连续,无胸鳍,尾鳍末端尖,具有肉质肥厚,细嫩味美,富有弹性,久煮不老的特点。
汪子岛鳎麻鱼之所以会有肉质肥厚等之类的特点,是因为汪子岛海域独特的地理环境,汪子岛是一座由贝砂堆积而成的小岛,是历史名河鬲津河入海处—大口河向东绵延70多公里的古贝壳堤的东端,也是国内独有、世界罕见的贝壳滩脊海岸。海域底质沉积物类型为粘土质粉砂,褐色,局部灰色,含贝壳碎片,表层有1厘米~2厘米厚的浮泥。沉积物中硫化物、有机碳、石油类、汞、铜、铅、砷、镉均符合《海洋沉积物标准》,优质的底质环境,为汪子岛鳎麻鱼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衍环境。另外,汪子岛海域内水生动物种类多样性丰富,底栖动物84种,以广温性低盐种为主,浮游植物53种,游泳动物42种,其中节肢动物33种。日本豉虾、鲜明鼓虾、隆线强蟹、泥足隆背蟹、口虾蛄、鹰爪虾、矛尾虾虎鱼等动物资源丰富,这为汪子岛鳎麻鱼提供了优质的鲜活饵料。

目前,无棣县汪子岛鳎麻鱼自然资源分布面积24834公顷,年产量4472吨,工厂化养殖面积20000平方米,年产量200吨。
诚招“三农调研员”,主要从事有关农村发展方面问题的调研和法律援助、是针对涉农问题及项目重大选题的调研工作